本报讯 (记者胡萍 通讯员王荣翔) 7月25日,南昌铁路局南昌车辆段检修库内,一列客车车辆刚入库停稳,检修员魏国安就登上列车,为列车尾部车厢加装客运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俗称客车“黑匣子”。随着客车“黑匣子”全面上岗,“运转车长”这个沿袭了几十年的岗位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据了解,列车行驶过程中,保证列车头部和尾部风压稳定,才能实现平稳运行和刹车灵敏。为此,列车尾部设有“运转车长”一职,负责行车指挥,监看列车尾部风压情况。近年来,随着客车速度不断提升,这种人工监看列车风压的方式渐显“落伍”,既不能实时监控,又存在读取误差,难以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 自2010年起,南昌铁路局率先引进技术设备,在现有车辆上摸索安装“黑匣子”,变“人控”为“机控”。据了解,客车“黑匣子”可以自动采集和传输客车尾部风压数据,火车司机只需操作控制盒,向“黑匣子”发送代码,就能实时监看列车尾部风压情况。当风压不符合要求时,“黑匣子”还会自动报警,提醒司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此外,该装置还能存储记录列车运行的全程风压数据,为客车车辆的日常检修提供支撑。 自去年4月1日起,南昌铁路局在29列旅客列车上试运行这套“黑匣子”,监测数据精、准、快。今年5月29日,铁路总公司决定在全路推广应用,计划7月底前完成所有客车车辆“黑匣子”的改造工作。目前,南昌铁路局已在494辆客车上安装了“黑匣子”。 作者:胡萍 王荣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