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加速武汉城市化 由于地处长江中下游的独特地理优势,在京汉、粤汉铁路开通之前,武汉就是中国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京汉、粤汉铁路开通后,武汉北达京城,南接湘粤,“九省通衢”,更使得武汉的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王国华先生在《武汉旅游发展的近代化历程》一文中写道:“南北交通的大贯通,迅速改变了武汉的城市地位,使它从一个流动性的城市变成了全国枢纽城市,尤其是在商贸方面,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芝加哥’。” 从此,武汉不仅得到商贸的发展,旅游业也兴旺起来,武汉的近代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06年4月,京汉铁路通车后,这条大通道将中国腹地的河北、河南、湖北三省连接起来,对当时中国的交通运输,价值非同寻常,极大地改变了人地的时空距离。“路网观成,则行程万里无胼胝之劳,转运千吨有瞬息之效。”(王学沣:《公路与建设刍议》) 这样,铁路直接带动了沿线的采煤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京汉铁路沿线地区新的大型煤矿不断建起。比如井陉煤矿,随着京汉铁路的动工兴建而生,并伴着京汉铁路的全线贯通得到发展,产销两旺。 武汉本来就有长江之利,加上铁路之开通,南北畅通,武汉很快便发展成仅次于上海的中国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尹铁先生在《晚清铁路与晚清社会变迁研究》一书中写道:“在铁路的影响下,一些原有的集镇更是急速兴盛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本地区的重要城市。” 武汉有得有失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京汉、粤汉铁路连成一体。不过,有学者认为,在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过程中,武汉的经济吸聚力和辐射力虽然有了很大增强,但就其经济腹地及物产来源说,也不是一味的获得,而是有得有失。 2002年,武汉历史研究专家张笃勤在《交通现代化与武汉城市经济演变》一文中提出:“随着陇海铁路的部分通车并不断延长,原由郑州沿京汉铁路南运汉口的货物,大部分沿陇海路东出连云港。” 还有,粤汉铁路开通后,给武汉交通带来更大便利,香港、广东、广西的货物可直发武昌。与此同时,因湖南货物可沿粤汉路南下,倒使汉口流失一大货源。 张笃勤由此联想到,清末民初以后,汉口贸易虽有发展,并呈上升趋势,但随着交通工具的更新,运输网络的发达,货物流通渠道的分散,武汉的传统区位优势逐渐减弱。 张笃勤认为,武汉作为一个内陆港口城市,主要承担国内商品流通的任务,在国际贸易上难以与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争锋。“武汉想在贸易发展上重温旧梦,已不可能。” 不过,武汉的铁路发展并没有停滞。2005年8月,有关部门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近400亿元,重塑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地位。至2010年前,武汉将开工兴建12个铁路枢纽项目。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武汉将定位为中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六大客运中心之一和四大机车客车检修基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