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轮春运“抢票高峰”刚刚到来,众多网友及部分抢票软件厂商纷纷指称,12306网站网络系统并不稳定,且出现了“串号”问题,用户甚至可轻易获取陌生人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见12月29日《长沙晚报》) 到年底,围绕春运总会有“保留节目”,要么是火车票一票难求,要么是12306瘫痪。今年铁路改革尘埃落定,公众普遍期待这两个问题能有所缓解,结果不但一票难求的状况没有得到改观,反而在12306继续瘫痪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条:泄密。 问题年年被吐槽,却年年得不到解决,铁路部门到底是怎么了?面对自己的这个门户网站,也是铁路部门外在形象展示以及对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的窗口,就真的无计可施,没有条件和能力把其搞好吗? 从表面上看,12306不管是“登录不上”“无法访问”还是“信息泄密”,似乎都是技术层面问题。但是在笔者看来,技术问题的背后,其实是铁路部门愿意不愿意解决问题,对问题重视程度够不够的问题。 2012年,铁路部门曾经对12306网站进行过一次技术升级,据媒体报道最终中标价格达到了惊人的3.29亿元,结果升级后的12306仍旧是问题多多,最后被懂技术的业内人士吐槽说,以12306当时的技术水平,最多值几百万。这中间的巨大“差价”都去了哪里,是怎么花的,曾经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和非议。 不管是“瘫痪”还是“泄密”,都是消费者所不愿意看到的,12306何时才能“硬”起来,也就成了一个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公众无不把铁路改革视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铁路部门不该辜负了公众的这种期望,应该多点革故鼎新精神,革除身上曾经备受诟病的痼疾与弊病,让公众看到新局面、新气象、新希望。6 (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