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技术报告指出“网络黄牛”已经出现在春运购票浪潮中,其使用的技术手段可凭借毫秒级刷新频率“闯关”12306验证机制,并利用网络购票支付时间差囤票再转售,已经突破了几乎所有12306的技术防御体系。 业界调查: 紧俏车票20分钟搞定 猎豹浏览器技术团队日前发布《网络黄牛软件黑色产业链调查报告》称,以往在线下从事火车票倒卖的“黄牛党”正在转战网络,通过特殊的技术软件抢票,形成火车票“网络黄牛”灰色产业链。 据猎豹技术团队实际测试结果,12306更换的动态验证码等手段难不倒“网络黄牛”。 猎豹技术团队在2013年12月31日下午以购买从广州到海口(12306网站上一般很难买到)的车票为由,联络到一位“网络黄牛”。 “买票需求提出20分钟之后,"黄牛"就打来电话说,票已经买到了,提供给我们一个陌生的12306账号,催促我们赶快支付。”技术人员说。 “由此可见,12306网站陆续推出的技术防御基本已经被"网络黄牛"攻破。他们不仅通过技术手段抢到大量车票,而且通过伪造证件等手段,再次转手卖出。”猎豹技术人员称。 专家: 多方协调加快完善身份验证系统对接 猎豹技术人员表示,“黄牛”所用的抢票软件毫秒级刷新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然而,大部分正规抢票软件厂商都遵循着铁路部门制定的“每隔五秒钟刷新一次”的规则,以维持系统稳定。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董倚铭及一些法律专家表示,“黄牛”转战网络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满足了少部分人的需求,却损害了普通消费者的权益。这凸显12306网站应当在技术上完善监管,并对“黄牛”抢票软件等破坏规则的行为进行治理。 伪造身份信息成为“黄牛”抢票的有力工具。猎豹技术人员建议,铁路部门首先应当尽快完善火车售票系统与身份验证系统的对接。 专家普遍认为,不应忽视12306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综合布局来填补漏洞、完善系统。互联网专家信海光认为,现在12306网站基本上是“水来土掩”的策略,对新技术、新方法造成的影响均采取事后弥补措施。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技术建设,填补相关漏洞,并提前做好各种应急预案。 “铁路售票系统的完善进程不应当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往往杜绝了一种技术对抗,却又面临新问题。”董倚铭认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应当注重完善整体规划,系统地解决“网络黄牛”等难题。如可以着眼网络安全环境的治理和企业行为的自律等。 (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来源据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