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报见习记者 王剑文 随着春节临近,天津滨海新区迎来农民工迁徙潮,铁路售票员也进入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在塘沽火车站有这么一个先进班组,22个人承担着每天几万人的买票和取票任务。工作时他们来不及喝水,甚至干脆就不喝水,因为少上一趟厕所,可以多售几张车票,可以让更多乘客安心回家过年。 刘珊红是售票组长,从1997年开始便在售票的岗位上工作。“最初是手抽票,每天把不同车次,不同地点的票放在盒子里,有旅客买票再一张张抽出来卖。现在全新的磁介票让售票员的工作更加快捷。” 每天清晨七点多,刘珊红便来到售票厅,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她首先把自动售票机上的零钱以及票补全。“每半个月就需要从天津站拉过来一些自动售票机的票,一卷票能有三十多斤。”刘珊红向记者介绍。 记者注意到,常年的劳累让刘珊红右胳膊比正常人低。22位售票员每天要接待数万人次旅客,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总要保持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的姿势。“因为开放的原因,售票厅的风较大,很多售票员因为常年保持一个姿势,颈椎难以伸直。右手臂也大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提起工作的辛苦,刘珊红不由得叹了一声。 平凡的岗位也有不平凡的事发生。今年春运期间,刘珊红所在的班组每天每位售票员至少要卖出去1500张车票,有时连续工作十小时。 采访当天,一位农民工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来到售票厅,售票人员一时难以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身份证信息显示男子家住云南省,要去北京乘车回老家,刘珊红便耐心地为其办理从塘沽到北京的动车。没想到车票办完后,他的脸上却见不到轻松。原来他身上只拿了一百多元,回家还需要转乘坐车,车费不足。刘珊红只得与其他售票员再次搜寻,最终找到一个半夜开往天津站的普通过路车,帮他改换了车票。 一天的劳累让刘珊红嗓子变得沙哑,“每天需要与乘客说两万多句话,有时候因为担心影响乘客购票,干脆就不喝水,少上一趟厕所。” “只有耐心地交流,才能真正为乘客做好服务。”刘珊红说道。“过年团圆不易,只要顾客能够理解我们的艰辛,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值了。”十几年来刘珊红卖出几十万张车票,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先进班组”等荣誉。不过,对于荣誉刘珊红和她的同事们都看得很淡,“每一位乘客都能买上车票,顺利回家过年,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