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用排队,还有人扶、有电视看,真不错。”坐在太原火车站改梅助困室里的乔德斌,今年42岁,他的座位旁边竖着一双拐杖。由于幼时得病,双腿落下残疾。 新疆网讯 “不用排队,还有人扶、有电视看,真不错。”坐在太原火车站改梅助困室里的乔德斌,今年42岁,他的座位旁边竖着一双拐杖。由于幼时得病,双腿落下残疾。 为贴补家用,乔德斌近几年一直在北京一家服装厂打工。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尽管微薄,但对于身体残疾的他来说,也很知足。农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传统“小年”,早上8点半,没顾上吃早饭的乔德斌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先从北京到太原,再从太原坐到临汾老家。”让乔德斌最发愁的是,身体不便,还带着行李,到了太原站该怎么办?没想到,上午11点多到太原后,他刚通过检票,就被一位热心的工作人员扶进了改梅助困室里。 “您别自己上电梯,怕万一不小心摔倒,12点左右我会扶您进候车室。”助困室的工作人员史改梅对他一番叮嘱后,又对记者说,春运以来,像乔德斌这样的困难旅客,每天都有五六百人。 “改梅助困室”成立于2003年,最初叫“改梅工作室”,以全国劳动模范史改梅的名字命名。“刚开始,我是候车室值班员的带班,工作室也在楼上的候车大厅。后来,为了方便服务困难旅客,工作室改成了助困室,地点也从二楼搬到了一楼进站口,空间从十几平米扩大到了现在的近30平米。” 史改梅说,车站电梯多,老人登高怕摔倒。对于一些行动不便、老弱病残的旅客,工作人员会坚持送进车厢。为了方便和旅客交流,她甚至自学了与聋哑人交流的手语,掌握了基本的藏语和维吾尔语,四川、河南、山东等地的方言更是随口就来。 今年的春运,对史改梅来说意义不同寻常。2014年8月底,在车站工作了30余年的她就要正式退休了。“其实,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不用来这里工作了。”尽管30多年来,只有3个除夕是在家里度过的,但她坚持认为“列车有终点,服务无止境”。退休以后,她打算继续过来帮忙。 “有时,老人们只是需要有个人说话聊天。”史改梅深有感触地说,车站里需要帮助的以老年人为主,今天她遇到的一位老人已经81岁,家住山西平遥,在太原一家医院出院后独自坐车回家。在助困室里,她和老人聊了很久。临走时,老人握住她的手,一个劲儿地说:“你就是我的亲女儿。” 春节就要到了,看着车站里焦急回家的人群,史改梅也希望在外操劳了一年的人们平安、高兴地回到家里后,能多陪陪老人。(记者梁晓飞) 作者:梁晓飞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