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二车队老共产党员、列车员。26年来,他伴随中国铁路一同进步成长,先后获得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早已成为长三角铁路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 今年2月1日即将退休的何颖,却坚守他职业生涯中最后一次春运。“春运是铁路一年最为繁忙的时刻,请让我忙完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运休息吧。”铁路忙春运,年年有不同。对于何劳模而言,他眼中的铁路春运,就像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铁路提速时间压缩,旅客舒适指数提升 1988年,何颖放弃国棉十九厂供销科科员的干部身份,来到铁路担当工人身份的列车员。 “刚到铁路时,火车少、速度慢,车况也差,我感受到乘务员岗位的艰苦。那时的春运,对于我们这样的列车员来说,过年无法和家人团聚已是常事。”何颖回忆说,1988年6月,他在上海至北京13/14次列车上担当乘务工作,那时是“绿皮车”,茶水供应都是专人采用煤炉子烧制的,烟雾弥漫,跑一趟单程时间长达16小时59分,在车上吃不香,睡不好。当时尽管条件有限,春运列车严重超员,人挤人,可是铁路人还是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以真诚服务旅客为荣,钟爱铁路乘务工作。 “斗转星移,铁路发展一日千里,旅客舒服指数又有新的提升。”何颖亲历、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1997年春运,他值乘的K13/14次列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茶水供应采用先进的电茶炉,列车全程时间缩至14小时。2010年春运,他值乘上海至北京D313/314次列车,全程只需9小时58分。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让中国铁路发生质的飞跃,京沪间的全程运行时间压缩至5小时以内,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全新的体验。”谈起铁路春运变化,何颖的声音变得响亮起来,“如今铁路站车面貌一新,客车车辆加速更新换代,车厢从落后的22型,转变发展至带空调的25G、K、T型和庞巴迪、动车高铁新车型,列车从限速100公里内,跃升至300公里。现在上海虹桥至北京南的G2/1次高铁动车,全程1318公里只需4小时48分。旅客出行条件变得越来越快捷,旅行时间进一步压缩,春运秩序一年比一年好。 春运服务人性化,旅客出行更便捷 2010年之前,每到春运,上海到北京火车票非常紧张,京沪高铁开通后,京沪车票好买了。如今,只要通达高铁、动车的地方,“一票难求”的情况得到缓解。 “近些年,火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我们也在更好地为旅客服务。铁路在车票预售、站车保洁、扶老携幼、开水供应等服务工作中,更加突出了人性化、细微化、标准化服务。旅客从以前的走得了,变为走得好。”何颖说,高铁发展,铁路服务方式发生巨变。 一条条高速铁路,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旅客购票从过去单一的人工售票,向网络订票、自动售票机和电话、手机订票等多种便捷方式转变。 铁路客票代售网点遍布城乡,旅客可通过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95105105电话、手机、自动售票机、代售点窗口等多种渠道,实现就地就近购票,旅客购票告别长途跋涉、排长队的历史。 京沪、沪宁、沪杭等高铁车站,步入“无纸化”时代。长三角地区旅客使用公民二代身份证网上购买京沪、沪宁、沪杭甬、宁杭甬、合蚌高铁及沿海铁路动车组列车车票的旅客可凭二代身份证直接刷证进站上车,旅客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如今,在铁路很难看到春运旅客排长队购票、车厢挤满人、列车严重超员的危险镜头了。现在春运,铁路人在站下、车上干得从容,旅客来去走得轻松。 “选择高铁动车出行时尚、体面,已成为长三角旅客的首选。”在采访中,何颖告诉记者,现在的春运,市场变化加快,旅客流动增多,新生代务工者随身携带的行李变得越来越小,携带拉杆箱的多了,肩上挎着旅行包的多了,形象变美了。有的旅客在车上,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在网上浏览,或看电影,或看书,或手持相机拍照,透过铁路窗口观风景。旅客出行,变得更安全、更方便、更温馨。(沈文敏 陆应果) 作者:陆应果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