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尝鲜体验了从上海开往沈阳的高铁,注意到两个细节:一个是为了确保乘务员和北方旅客间沟通无障碍,每个班组里都安排了至少一名东北籍乘务员;另一个是,餐车提供的盒饭是高铁上常见的冷链盒饭,抛开价格、口味等不谈,其内容非常“大众化”,在京沪、沪宁等高铁线路上都见过,没什么特色可言。 这两个细节,一个体现了高铁服务的“本土化”,另一个则体现了“标准化”。而笔者在体验中发现,“本土化”的东北籍乘务员比南方乘务员更受北方旅客欢迎,特别在处理一些棘手的沟通问题时;“标准化”的盒饭一路上销量固然不错,但也有旅客因未能找到合胃口的下酒菜而感到扫兴。 此前几年,高铁线路因为相对集中且彼此没有串连成片,车上服务更多强调“标准化”。但随着上海至沈阳、哈尔滨等长距离车次陆续开出,目的地与出发地间的风土人情、餐饮习惯已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别,这时如果再完全套用此前沪宁、京沪高铁上的做法,便有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旅客的需求。显然,上海至沈阳的高铁,在“本土化”方面已经有所注意,但仍需完善。 在这里想提一笔上海至拉萨的列车。记得当初体验沪萨列车时,大约从西安开始,除了“标配”餐饮,往西沿线经停城市的各种土特产也开始不断出现在餐车里,西部旅客觉得亲切、东部旅客觉得新鲜,大家都吃得很满意,至于餐车营收,自然不在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