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3月4日电(张若虚)落日的余晖把雅丹地貌涂抹上云彩的妆饰,缓慢穿行在雅丹群里的绿皮车,仿佛一片游动的绿叶,这幅绝美的图画出现在敦煌铁路支线。沙尘来袭时,列车经过这样的区段需要列车员及时清理沙尘,恢复卫生,她们都顾不上清理身上的沙尘,“脸上头上身上都是一层沙尘,连眉毛上都沾满了沙尘”,旅客们管她们叫女“兵马俑”。 作为一列绿皮车,7527/8次列车不缺少运行速度较慢、服务设施老旧这些标签。然而,停靠站多、票价便宜、服务亲切这些特点,却让这趟车成为了沿线群众青睐的交通工具。 夕阳下,丹地貌的美景足以让每一名旅客陶醉其中。在列车员王玉梅的记忆中,雅丹这个美丽名字的背后却有着另一幅景象。 这趟列车经过的线路上,有着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当沙尘暴袭来时,在肆虐的狂风席卷下,一股股从土丘上扬起的沙土组成一幕幕沙雾忙不更迭地击打着车厢,绿皮车的每一处缝隙都有机可乘,“遇到沙尘大时,两三分钟内车厢里就充满了沙尘,呼吸起来都有点困难”,王玉梅说。 走出雅丹地貌区段后,沾了一身的黄沙土的列车员们要对车厢的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接上一桶水只投一次抹布,水就成了黄色”,尽管如此,大家都要认真地要对车厢的每一处卫生进行彻底擦抹清扫。“绿皮车封闭不好,沙土多的问题旅客也有反映,但当他们看到列车员们都在努力清理时,大都表示极大的理解”。 45岁的列车员李凤珍在这条线路上担当乘务工作已有5年,对于整理沙尘过后的车厢卫生,她总结了一套经验,“先擦抹窗户窗台茶桌,再拖地面沙尘,每样工作至少重复三次,才能彻底让车厢物件本色”。她说,一节车厢的长度约为20.5米,沙尘过后自上而下清理车厢卫生,在20米的所有空间里,她们都是用抹布和拖布干活,不用笤帚以避免扬起尘土。“一点点往前挪,这点距离看起来不长,干起活来感觉像200米的距离”。 人们常用“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河西地区早晚温差大的气候特征。进入3月份,这里的早晚依然寒意逼人,在7527/8次的车厢内,却有一股浓浓的暖意。李玉珍说,车厢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才能感觉暖意。这些,都源于每节车厢里的取暖锅炉。 今年刚30出头的列车员陈丽到这条线路不到一年,添煤加水、清理煤渣、按时巡检,一套程序下来,锅炉水满火旺、车厢温暖如春,她却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她说自己成了“黑色的兵马俑”。事实上,烧锅炉还是个需要力气的“技术活”,小陈对此颇有“成就感”。她说,有些通勤职工和旅客觉得烧锅炉不屑一顾,是简单的事儿,但就简单一个锅炉补水,有个小伙子才摇了几下手摇水泵就连呼“搞不定”。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沙子飘,大风石头跑。对李凤珍她们来说,这样的乘务生活早已习惯。她说,每趟出乘前,姐妹们会特别关注天气预报,能偶遇一趟风和日丽没有沙尘的乘务,是她们这些女“兵马俑”姐妹们心中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