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齐齐哈尔火车站售票大厅自动取票机前,66岁的李淑凤老人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第一次用自助的方式为自己取了两张齐齐哈尔到上海的火车票。据不完全统计,像李淑凤这样自助购票的旅客,今年春运期间达到18万人次,占春运火车站发人总数的17.6%。 李淑凤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说到火车票,她再熟悉不过。“我父亲曾是铁路职工,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们经常陪着父亲一起搬家。”经常乘坐火车,使李淑凤对车票的变化乃至铁路的发展有着较深的认识。看着手中的两张火车票,李淑凤脸上露出了微笑:“现在买票太容易了,打个电话就能预订,到取票机前就能取票。这事放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李淑凤坦言,从排队买票,到代售点购票,再到如今的电话和互联网订票,又新兴了自助取票,真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李淑凤的印象中,最早的火车票是硬纸张的,只区分慢车、快车,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快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一条红线,特快车的车票票面印有两条红线。票上有列车车次、发车时间、发车地点和目的地。“那个时候铁路系统还没有联网,火车站每名售票员桌子上有两个全是小格子的盒子,一个装的是车票,一个装的是车次印章。乘客买票时,说明自己的目的地,售票员就从对应目的地的格子里拿出事先印好的到站、价格等信息的车票,盖上当天的日期和车次,乘客就可以拿着车票乘车了。” 后来,软纸车票渐渐取代了硬纸车票。只是,购票还和以前一样,需要排着“长龙”。17年前,李淑凤为了帮在外地求学的女儿买张返校车票,在售票窗口前彻夜排着“长龙”的景象仍历历在目。女儿毕业后,她仍不时帮出差的女儿买票。不过,已经不必再去排“长龙”,因为距她单位不远就有一处火车票代售点。 “有了代售点以后真是方便,多花5元钱,少跑冤枉路。”但是每逢节假日出行,李淑凤就又犯了难。由于一些线路的运力紧张,李淑凤仍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火车票。李淑凤透露,不得已时她还曾找票贩子购买高价票。 再后来,国家陆续推出了带有防伪标识和可扫描二维码的车票,车票种类可谓花样翻新。前两年,我市开通了互联网购票和电话订票,李淑凤终于足不出户在家购票了。紧接着,又实行了购票实名制、取票实名制,保护购票旅客利益不受侵犯。为进一步方便旅客退票,防止票贩子利用退票环节倒卖车票,铁路部门随后又对实名制车票退票办法进行了修改。现在,李淑凤在女儿的帮助下可以娴熟地运用电话和互联网预订火车票。 如今,各式各样的购票取票方式已深入人心,时髦的互联网购票,信息化的电话订票,还有购买异地车票,传统的窗口售票已经不再受青睐。以后,当我市的高铁列车开通时,我市还将会与国内其他大城市一样使用磁介质车票……展望未来,李淑凤难掩内心的喜悦:“火车票这张铁路发展的‘名片’,还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