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今年清明假期铁路运输自4月4日至7日,为期4天。铁路部门备足运力,开展多种便民利民措施,确保实现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目标。”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为“后春运时期”的首个小长假,清明小长假是对铁路总公司“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常态化目标的一次检验。虽然节日尚未到来,若铁总能够保持春运时的服务质量,相信绝大多数旅客会对此次清明小长假有信心。可以预见的是,高铁必定又将成为多数旅客出行、出游的首选。这不光是因为高铁在速度和便捷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也因为铁路部门服务质量的提升,已得到了更多旅客的肯定。 近几年旅客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选择铁路出行,购票变得便捷,乘车变得舒适,服务也变得亲民等等,即使是在最紧张的春运时期,以往百姓所顾虑的“顽疾”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特别是今年春运,铁路总公司不光提出了“三个出行”的目标,更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三个出行”的承诺,铁路也因此受到更多旅客的青睐。 “根据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的数据,春运40天,全国公路发送旅客约32.6亿人次,同比增长6%;民航运送旅客4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全国铁路40天发送旅客约2.66亿人次,比此前预测多运约1000万人次,增长约12%。”(源自《北京日报》)。从民航和铁路的高增长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增长,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百姓已不再仅满足于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出行结果,已经越来越注重在出行过程中所享受的服务质量。而以民航和高铁为代表的优质服务,正是百姓所希望看到的结果。特别是如今大热的高铁,集速度、便捷、安全、舒适于一身,“马上来”、“马上走”、“马上到”,性价比如此之高,让百姓怎能不喜欢。 铁路服务的提高也并不局限于高铁,在买票时,购票系统已经覆盖到了手机客户端;在车站候车时,各种便民、利民的措施随处可见;在乘车时,乘务人员的服务变得更亲民,可见铁路的服务已经变得更人性、更精细。随着“三个出行”的“扩大化”,铁路的优质服务已经走下了高铁,走出了车站,走向了百姓。 2014年春运之前,铁路旅客发送量预计增长7.9%,春运以后实际增长越12%,这巨大的增长量足以证明,只要服务走出去,旅客自然走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