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个面带微笑的中年男子,无论站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很显眼。然而提起“潘氏榔头”,在南宁机务段南宁运用车间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叫潘京甫,是该车间一名普通的机车乘务员。自1992年以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自掏腰包购买原材料为身边同事改良检点锤、制作锤柄,因为做工精良,人们称呼他为“锤霸”,而经他改良的检点锤则被称为“潘氏榔头”。 这还得从十多年前一句玩笑似的话说起。1992年的一天,潘京甫在下班途中遇到几位同事,他们正拿着一个检点锤议论纷纷,都说这个锤的锤柄做得好。潘师傅瞄了一眼,顺口说了一句:“我做的比这个好多了。”“吹牛!”同事们都不信。 检点锤是机车司机的专属品,当时还是副司机的潘京甫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检点锤。他向同事借了一把锤子,在家琢磨着做锤柄。潘师傅原来当过钳工、木工,手工技艺非常了得。他拿一块玻璃片把一根方木刮削成一把流线型锤柄,锤柄的尾部圆润饱满,适合手把;头部做成膨胀销,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松动;最后还拿锤柄到亲戚的汽车修理店烤漆,拿锤头到朋友的五金店打磨改良。两天后,当潘京甫把改良过的检点锤交到同事手上时,同事惊呼:“实在太漂亮了,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 看到自己的手艺得到同事的赞赏,这让潘京甫倍感欣慰。更让他高兴的是,由于检点锤改造科学,手感特棒,而且外形美观精致,无形之中提高了同事的工作热情,“拿着它检车,带劲多了。” “我们检车不就是为了能及早发现故障,避免行车事故吗?”潘京甫想,“既然我做的检点锤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为什么不多做些,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多出点力呢?”在往后的11年里,只要有空,潘师傅就义务为工友做锤柄、改良锤头。据不完全统计,这么多年来,潘京甫已为身边同事制作锤柄、改良检点锤300多个,并且不收取一分一毫,所有花销都自己承担。 更难能可贵的,除了“授人以锤”,潘京甫还“授人做锤”。考上机车司机后,潘京甫开始带学徒。每带出一名学徒,潘师傅都会送给他们一把精美实用的检点锤,嘱咐他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像做锤一样,必须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做出好锤子、安全开好每一趟车。“师傅工作20多年了,从没发生任何事故。拿着他送的锤子,时刻提醒我们要像他做锤子一样对待工作,不仅眼到、手到,更要心到!”潘京甫的徒弟陈思远说。 如今,“潘氏榔头”已不单单是一种普通的检车工具,它还代表一种踏实肯干的作风、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确保安全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