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昨日在长沙开工建设。线路2016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种轨道交通运营技术的国家。 长沙磁浮铁路由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国铁建承担设计施工总承包。列车由南车株机公司提供。线路连接了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机场,全长18.5公里,投资估算总额约40亿元。设计列车最高时速120公里,为普通城区轨道交通的1.5倍。工程建成后,乘客从高铁南站下车,搭乘磁浮列车,只需约10分钟即可到达黄花机场。 中国铁建铁四院分管该项目设计的副总工程师郭志勇说:“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的造价一般在5亿至8亿元之间,这种磁浮每公里造价为1.5亿至2.5亿元,前期建设投入及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都大为降低。” 中国铁建铁四院项目设计总体负责人王大为介绍说,磁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也就是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也不需接触地面。 □磁浮研发之路 三任掌门人历时四年半贴地“飞行”梦终实现 本报株洲讯(记者胡锐)“那时候,磁浮列车是个啥东西,我们还是两眼一抹黑,因为都没接触过。”2007年年中,时任中国南车副总工程师的彭奇彪接到研发低速磁浮列车的任务,感到措手不及。为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他用了半年时间来进行调研,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了磁浮技术开发部(磁浮研究所前身)。 2008年3月,该部的第二任负责人刘豫湘捧到接力棒,开始正式的技术研发。刘豫湘上任时,手下无一兵一卒,于是从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等专业领域,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里面精挑细选了8名骨干,专门从事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工程的前期研究。 2010年7月,中低速磁浮列车项目的系统设计已经落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将图上的设计变成产品。”这时,李希宁成为技术开发部的第三代负责人,他面临的是如何将这个庞大的系统进行一一分解,然后再将一个个分解出来的零部件组合,并且能使它实现离地飞行。为了完成分解任务,李希宁邀请了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中国南车株洲所、中国南车株洲电机公司、西南交大、中铁二院的各位专家、学者一起讨论分解方案。 2012年1月20日,先后经历三位掌门人,历时四年半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第一次“飞”了起来。 □揭秘磁浮交通 磁浮列车不翻车,追尾风险更小 本报株洲讯(记者胡锐通讯员颜常青)中低速磁浮交通相对于轮轨交通来说哪个更安全?南车株机相关负责人介绍,磁浮交通是唯一可以做到运行中不发生颠覆事故的交通方式。磁浮交通更高的安全性体现在四大方面。 第一,在运营过程中,它不会发生列车颠覆事故。第二,救援更便利。磁浮列车为了救援的需要,每节车都安装了四个液压支撑轮,一旦列车停电,列车就会由四个液压轮支撑着落在轨道上。第三,列车追尾的安全风险防范控制更可靠。磁浮列车采用的是自动控制系统,在原有信号系统故障导向安全的保障下,可以再增加新的防撞自动控制系统,多一层防撞安全保护。第四,施工更安全。建设过程的安全施工比轮轨系统容易控制。 辐射值在安全范围内 本报株洲讯(记者胡锐)一说起磁浮,大家就会想到磁辐射影响大家健康,对此,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磁浮研究所副所长李晓春说,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辐射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辐射值完全在安全范围内。 李晓春告诉记者,为了测试磁浮的辐射程度,项目参与者将家里用的电磁炉、电吹风、电炒锅、电冰箱、液晶电脑显示器甚至剃须刀都拿到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现场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距离车身1米距离,其辐射值比电磁炉表面的辐射值还要低,站在车身3米外的辐射值比微波炉辐射值一半还低,到了5米远,辐射值比使用电动剃须刀还要小,到了10米距离,其辐射量完全淹没在环境背景中难以检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