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雷闯因要求“站票半价”状告铁路,也有乘客因列车晚点提起诉讼,接二连三的事件经媒体的喧嚷,把铁路推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这几起看似旅客小题大做的案件,最终都以败诉而告终,但在维权与利益、情与法、个人与企业的较量中,没有对和错,也没有胜与负,相对多赢的局面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从法院受理立案可以看出,旅客的维权意识在增强,铁路部门对公众的诉求也相当重视。站票半价问题几乎年年都要提出来讨论,列车晚点也经常成为旅客对铁路的吐槽点,但以往多是网络上的唇枪舌战,作为弱势群体的大多数旅客一般也只是发发牢骚,而铁路却经常被扣上“铁老大”、“霸王条款”的帽子。现在对簿公堂,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毕竟起诉人代表了一部分旅客的想法,铁路部门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面对面的、公平公开的和旅客进行沟通和交流。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乘坐火车成了人们出行的更多选择,但随之而来“挑剔”铁路服务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前面提到的“站票半价”和列车晚点矛盾更为突出。实际上,铁路与旅客之间的供与需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关键是双方需要各自完善自身,一方面铁路要着实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方面旅客要从大背景下看待铁路的“过错”,即双方要换位思考。比方说,现在铁路方面旅客列车经常晚点现象。从旅客方面来讲,列车晚点势必影响旅客的出行计划,更有甚者会给旅客带来更多的烦恼。旅客怨声载道、谩骂指责也可以理解;从铁路方面来讲,造成旅客列车晚点的原因很多,线路施工、自然水害、列车故障等等都需要列车减速慢行,由于列车慢行造成的晚点实际上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列车开行绝对安全,保证的也是旅客的财产生命安全。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期望也越大,铁路部门近些年来做了很多,也做得不错,但一定还能做得更好。比如说在全国铁路实施实名制购票,比如说推出12306网站购票让旅客们安坐家中也能轻松购票,比如说全面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说提出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量变聚集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铁路服务一直在追求旅客的满意。(田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