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前店后厂”运输模式、坚持全面敞开受理、实行“实货制”运输、全面实行“一口价”和发展“门到门”运输。自2013年6月铁总公司提出的一系列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重大部署,更进一步深化了铁路政企分开,铁老大从“坐商”转变为“行商”,系列改革之举,无不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快捷、便利地享受铁路的服务。 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针对各种难,诸如车皮申请难、装车手续繁杂、运输周期长……长期以来,铁路货运服务饱受诟病。铁路货运改革大幕拉开后,为揽货源,去年下半年开始,铁路部门开始深入货运网点开展货源调研,奔赴各类展会“练摊”,成立货运营销中心专门负责“拉客”。“铁老大”变为“店小二”,服务热情提高了,服务效率更高了。 目标客户:变“大企业”为“家门口” 通过采取取消铁路货运计划申报等手续,采取12306网上受理、客服电话受理、营业网点受理等5种方式直接受理货主委托。大宗货物通过协议运输方式给予运力保障,零散货物坚持敞开受理、随到随办、不得拒收。解决了以前服务客户只针对大企业的问题,实现再小的集体都有发货的权利和应有的服务。 运输方式:变“粗放”为“集约” 据中国铁路报道,去年上半年铁路货运量持续负增长,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正是在经营压力倒逼的大背景下展开的。2013年7月,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实现当年的首次正增长。但从今年开始,铁路货运形势又变得十分严峻。铁总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5.79亿吨,下降2.95%。运输量先上升后回落,虽然形势严峻,但每次车皮运输量更为饱满,节约了成本,改变了以前“粗放”式运输为统筹协调的“集约”运输方式。 货运改革一年的时间里,其本质是改变了现代物流格局,促进物流企业更为健康高效,体现了中国铁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意识。“铁路为我们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让企业大幅度压缩了物流综合成本,从而在市场困境中实现良性发展,”完全映射了铁总一切为民众着想,顺从民意。(通讯员刘彦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