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调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扩充运力,优化运行方式,让更多的旅客出行更方便。7月1日的铁路调图,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已达到了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占一半以上,成为铁路旅客运输的主力军。针对此次调图,不同阶层、不同地位、不同收入的人群发出不同的声音,列车速度的提升,行车环境的改善,深受多数旅客的欢迎,还有人认为对低收入人群来讲,绿皮车的减少,选择廉价旅客列车的范围相对减少了。 “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连续16年火车票没有涨价,最低廉的票价,可以推拉的车窗以及依靠燃煤烧水取暖、摇头电扇降温的传统的运输方式成为中国铁路几十年不变的一大“特色”,且不说列车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从旅客角度看“绿皮车”,落后的的硬件设施,乘车环境、乘车速度无法与现在的车体相比,乘车的舒适度更是大打折扣,冬天冷、夏天热,空气污浊,运行时间长,诸多不利因素,“绿皮车”即将陨落离我们远去,退出中国铁路运输的舞台是必然的趋势,绿皮车的时代终将画上了句号。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交流、旅游越来越频繁,需要的是高速度和高效率,站站停的绿皮车,已不能满足大部分旅客对速度的需求了,人们对乘车速度、乘车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走得了、走得好,性价比高,经济实用的高速铁路成为大多数出行者的选择,铁路调图要满足多数人的出行需要,动车组占半壁江山是时代的需要,此次调图绿皮车减少了,但没有全部取消,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跨三省及以上运行的长途绿皮车依然存在,如大连到齐齐哈尔2对,丹东到哈尔滨1对,宝鸡到阿克苏1对,信阳到深圳西1对,汉口到威海1对,其中在武汉局管内的有2对,目前仍运行在各铁路局管内,运距在500公里左右的中短途绿皮车还有20多对,尽管“绿皮车”占据着了铁路的运力资源,而且随着城市、乡村间公交的快速发展,公交车的灵活和密度的加大,绿皮车上座率渐渐减低,但铁路部门依然兼顾低收入者的需求,“绿皮车”依旧在老骥伏枥。 此次调图,真可谓为霞满天、鱼与熊掌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