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达州的室外气温40.3℃,再次名列高温城市前列。达州火车站,铁轨温度达65℃。笼上长衣长裤,头戴防护帽和手套,手持两斤重的对讲机,斜挎兑入石滴水的矿泉水瓶与一只安全挂钩,这是列车调车员的全部装备。 入夏后,达州火车站调车员每天都将来回奔跑在滚烫的铁轨上,每日将被暴晒了近10小时,完成一列又一列火车的检查和解体。摘管、解体一列火车需顶烈日,来回步行1200米,需爬上65℃列车车皮,驻足远眺后迅速跳下火车。226趟列车铁路调车员需每天检查 身穿黄色紧急马褂、头戴灰色的安全帽,肩拖2斤重对讲机,烈日下行走在滚烫的铁轨上。当一列货运列车到站后,他们便带上染满油污的手套,接管、挂车和解体列车。“若列车进站时间晚点,需跑步20分钟完成解体一列火车。” 陈旭,达州火车站运转车间一调驼峰(负责列车解体、编组)调车员。调车员们每天要办理226列货物列车近万节车皮的甩挂、编解及取送工作。具体工作为:将每天到达的客车车体及时送到客技站检修;将故障车辆和检修到期的车辆摘下;对客车重新编组,再将编组好的车辆及时送到站内。调车员需不间断地重复列车钩管分离、解体对位、重新编组的工作。 每节车厢约14米,解体排管完一列火车需徒步672米,每名调车员至少解体15趟列车。“三车、一车、停车!”陈旭用标准的作业术语告诉火车司机运行车辆与停留车辆的距离,司机则按照调车员传回的车距,来控制连挂速度。 室外近40℃穿上工作服犹如进锅炉 当火车到站后,调车员飞快跃下机车,钻入车底,摘下调机和列车车厢连接的软管,再一扭身钻出车底,抓稳发烫的扶手,迅速攀上了机车。解体完一节车厢,他们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入伏以后,达州每天室外气温近40℃,经一天暴晒的铁路表面温度已达65℃,为快速完成对列车的解体,调车员需套上沾满油污的手套。 夏天,列车表皮温度在60度以上,为防止被滚烫的车皮烫伤,调车员要全副武装。钻进黄色工服装,犹如置身一个巨大高压锅内。 昨日,达州火车站运调车间副主任郭彦将铁轨测温仪放在铁轨上不足3分,铁轨温度已飙升至55℃。“夏天,通常会达65℃至70℃左右。”郭彦回忆,曾有几名新到岗员工因在高温下调车差点中暑晕倒。 不能陪女友28岁调车员错过爱情 陈旭,今年28岁,重庆人。大学专业是信息工程,因出生铁路世家,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大巴山成为一名列车调车员。他已在铁路调车员的岗位耕耘5年,已是运调车间里的“老人”了。 “他刚从失恋中走出来!”同事调侃道。半年前,陈旭与相爱多年的女友分手。两人分手的理由仅因陈旭需在酷暑中工作,无时间陪伴女友。 “爱情可以再寻找,热爱工作就应充满热情去干!”陈旭说。为应对高温天气,火车站为每名员工准备了荷香正气液、石滴水等高温防暑降温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