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 通讯员王樊明 赵连斗 21日的谷城火车站新货场,堆满了矿石、钢铁、食品等货物。4条作业线上,重载卡车、铲车、吊车来回穿梭、装卸。据该火车站站长益斌介绍,今年1-8月,约85万吨货物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运输量在武汉铁路局40多个三等站中名列第一。 然而,一季度,该站却是惨淡经营,营收在三等站中排名靠后。不到半年时间,这个西北小站何以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益斌的答案是: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源于改革释放的红利。 不“挑食”,小零担占货运量三成 3月底,一组难看的报表摆在谷城火车站所有职工面前:一季度,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和铁路货运涨价影响,该站货运量及营收只完成了规定任务的60%。 是继续像过去一样“等、靠、要”,还是顺应铁路货改趋势,主动走向市场? 谷城站选择了后者。4月1日,该站党总支首先进行薪酬改革:打破“大锅饭”,将任务分配给职工,实行奖惩制,订单拉的越多,奖励越多。 大家的积极性被彻底激活。职工柳正富得知,一个体户老板准备将一批铁粉运到云南。他立马与该老板电话沟通,随后7次上门推介,并拿出一条龙的运费服务方案。老板经对比发现,铁路运输比公路节省成本30%以上,遂将200吨货单交给了谷城站,柳正富也得到了300元奖励。 该站党总支书记冉义书表示,过去,当惯了“铁老大”,职工们对主动送上门的零担都不愿意接,更别说求爷爷告奶奶到处揽活了。如今,“挑食”现象不见了。为了100吨的货,大伙儿进企业,入厂矿,跑乡镇,想尽各种办法找客户。 数据显示,该站百吨零担货运量占总货运量的30%以上。职工的月均收入也从2700元上升到3900元。“在小县城工资提高120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冉义书说。 提升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求 6月初,职工付延兵等人得知当地两家汽车生产商,因仓库不够用,经常出现钢材断货。 “何不将车站货场利用起来,为企业提供仓储呢?”付延兵立即向厂家提出,不仅提供仓库,还承诺“站到门”运输服务,企业需要钢材,一个电话,马上送到门。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两厂家负责人的响应,他们与谷城火车站签订了合同,运输订单达8万吨。益斌说:“车站改革的第二招,就是提升服务,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客户需求,至少有一半客户是冲着我们的服务来的。” 过去,谷城站采用传统的电子秤计量,误差大,一节重60吨的车皮,误差达7吨,但运费仍按60吨收取。今年4月,谷城站向武汉铁路局申请到了先进的计量设备—铁路轨道衡,其计量误差只有0.5吨左右。运营后,深受企业欢迎。为提高运输效率,该车站还调整了发车时间,利用晚上空闲时间装货,第二天早上发车,时间比过去至少提前了6-8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