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2月3日电 (记者 李志全)尽管中原腹地河南省几年前就有了高速铁路,但当春运这一“全球人口大迁移”开始后,每天不过几千人乘坐高铁,人们宁愿挤着、站着普通列车回家。 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亚洲最大的高铁火车站之一、郑州东站副站长杨延明3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保守估计,今年春运期间该站发送旅客110万人,同比增长50%。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运将在2月4日启幕。 2012年,坐拥郑西高铁、京广高铁的该高铁站投用时,每天不过3000多名旅客。杨延明说,短短几年时间,旅客人数已经增长了近10倍。预计今年春运期间,日均旅客量达2.7万人次。 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铁,是从中原腹地驶出最快、也是开行最早的高速列车。不过,在它2010年2月6日开通后,“上座率”并不佳。有人归咎于“中西部落后,商务客流少”;也有人说,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高铁票价高,农民工不愿意为了省时间而多花钱。 特别是2011年夏季那场动车事故,本就对高铁“不感冒”的中原人出行更加谨慎了。 杨延明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选择高铁、乘坐高铁出行已成大势。 中新社记者从郑州火车站乘坐高铁至郑州东站,看到车厢内不仅有穿着得体、挎单肩包的商务人士,也有三五簇拥、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几位去往安阳方向的农民工说,买高铁票没有排队,80多块钱有点贵,但一年也乘坐不了几次。 经常去往北京等地出差的蔡晓明说,高铁主要是节省时间、方便快捷,当习惯这种速度后,不愿意再去坐慢车。 在郑州东站所做的分析中,春运期间,乘坐高铁出行的不止商务人士、高校学生,还有以农民工为主的务工流。该站为此开行176趟列车,主要集中在北京、广深、西安方向。 中国内地已有28个省区通达高铁,几近全覆盖。春运“一票难求”之下,高铁给了人们更多出行选择。 作者:李志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