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和经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铁路建设也有其特殊性,它既带有经营性特点,又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公益属性。这些,仅靠市场自主调节,有时也会力不从心。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明确,将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法人投入。 此次国务院关于铁路建设的《意见》,一个突出特点是坚持市场导向。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也体现了这一取向。 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建设领域,甚至拥有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这是业界呼吁已久、民间热切盼望的事。如今,这一政策得以明确,将会鼓舞“报国无门”的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铁路建设和经营,也将为一直被“缺钱”所困扰的铁路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放开民间资本参与,公私投资者平等竞争,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可以打破国企的行政性垄断,通过公平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其次,可以倒逼铁路运输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合理确定运价。此外,还可以吸引先进的技术,促进铁路投资和管理透明化。 不过,铁路建设也有其特殊性,它既带有经营性特点,又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公益属性。这些,仅靠市场自主调节,有时也会力不从心。 比如,铁路建设对沿线开发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铁路规划设计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关。但资本都是逐利的,他们往往喜欢在人流密集、消费能力高的地区建铁路,也偏好利润和回报率更高的高速铁路和豪华线路。按照国家“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要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及相关设施,大力推动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这样的目标,显然不能仅靠市场指挥棒。 另外,铁路还承担着运送学生、涉农物资以及紧急救援等公益性任务,青藏、南疆等铁路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其特殊性,常会产生公益性亏损。如果完全靠市场调节,这些特殊需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铁路的公益性将受到影响,甚至引发利益纠纷和社会不稳定。 应该说,上述担心不无道理,这也是原铁路部门长期坚持不肯放开铁路建设、维持行政垄断的重要借口。不过,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未必更有利于保障铁路的公益属性。铁路建设盲目贪大求快、忽略一些低收入地区和群体的出行需求,引发安全和质量问题,一些人感觉“被高速”,都暴露出过去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坚持市场导向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制度改革方向,经营性的企业和承担管理规划职能的政府部门,要严格分开,各司其职。 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市场主体,要坚持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而制定铁路建设规划和标准,监督运价和服务水平,决定对铁路的公益性亏损进行补贴等,这些职能则应由发改委、铁路局等监管部门来承担。政府和企业各负其责,中国铁路这列“快车”,才能开得又快又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