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赶快,帮我拍一张!”12月28日早晨8点多,厦门北站静静地停着厦深铁路首发的D2333次列车。为了一睹风采,不少旅客早早的赶来,纷纷在列车前合影留念。 9点整,沐浴着清晨的薄雾和阳光,列车准时从厦门北站出发,缓缓驶向深圳北站。这趟列车共有16节车厢,1471名旅客,基本满员。 家住厦门的张娟女士,知道厦深铁路要开通,早早地买了票,高兴地带着女儿和母亲,一起乘坐首趟,去深圳旅游。“老早就开始关注了,现在终于开通了,以后我们去深圳、香港那边就方便多了。”张娟一脸兴奋。 “真是谢谢你,帮我们拍照。”从记者的手中拿过相机,一位在厦门上班的林先生微笑着说。“我们是十多个同事们约好了,一起来的,过去厦门到深圳坐长途大巴需要10个小时,这次就想体验一把坐动车去深圳的速度。” 一路上,乘客们对沿途的风光赞赏不已,茂盛的棕榈树装点着田野村庄,远处的群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时不时闪过的河流上,飘着一两条小船。最令乘客们赞叹的是,在潮汕沿线,成片成片出现的古朴民居,带着浓郁的潮汕特色,别致典雅。“排列整齐真漂亮啊,像是城市规划的一般。”一位女士赞叹道,还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按个不停。 在16号车厢,记者见到了一个头发花白,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的老人。据老人介绍,他名字叫王可昌,今年79岁,是厦门火车站的退休老职工,在铁路系统做过调度、乘务员、值班员等各种工作快40年,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曾参加了厦门火车站历史上首趟列车的开行。退休后,多次被邀请,参加过省内各趟线路的首发。“他们每次都会邀请我,我都很愿意来的。看到这火车上的乘务员,我就觉得特别有亲切感。” 坐在干净敞亮的和谐号车厢里,老人由衷地感慨现在火车铁路技术的进步。“现在和以前真是不能比呀。我小时候看到的火车都是烧煤的,靠蒸汽带动的,摇摇晃晃的,那样的车,颠簸两个小时就饿了。”老人风趣地说。 记者观察到,动车每到一个站点,老人都拿出笔,在手上的线路图上标上时间点。“以前60年代的时候,厦门到深圳要绕好远,在株洲鹰潭转车,硬座车票才22块4。” 在经过了漳州,漳浦、云霄、诏安、饶平、潮汕等18个车站后,列车12点40分稳稳地停在了深圳北站,老人挤在人流中,走出了车厢,看到修建一信的深圳北站,老人感慨起来,“这站房修得真漂亮,真是雄伟,和以前真是没法比,以前的火车站站房很简单,就像个四面通风的木头凉亭,票房也就是个20多平米的小房子。 火车一停,来自厦门的廖先生,脚刚踏上深圳的土地,就被涌上来的各大媒体团团围住,这位73岁的老人介绍,是和学生时代的同学们约好,报了一个旅行团,坐上今天的首发去深圳旅行。“这是第3次来深圳,但是能和老同学一起,真是太开心了,希望还能再有这样的机会。” 为了庆祝厦深铁路首发,乘务员还拿起了各自的绝活,表演了精心准备的各种文艺节目,唱歌,跳舞,双簧,诗歌朗诵,健美操,让车厢的乘客大呼过瘾。 听着乘务员深情的朗诵《幸福的时刻》,王可昌老人动情的抹了抹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