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运来临,火车票开始变得一票难求。对此,经济学家茅于轼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火车票涨价,他认为火车票价上涨虽然不能增加供给,但是却能够减需求。涨价后,原本乘火车回家过年的人或更换交通工具、或调整返乡时间,最后达到疏散春运人流的效果。针对涨价可能对低收入人群产生的影响,茅于轼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给穷人货币补贴。 虽然鄙人对那些深奥的经济学理论一窍不通,但对专家们动辄提出以涨价来进行资源调配的妙招,还是非常佩服的:世间万物,只要价格高得让人买不起,吃不起,用不起,自然就不会出现万人争抢,供不应求的局面了。所以,宁愿相信专家此次关于火车票涨价的表述就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况且人家后面还有给穷人发放补贴的建议,可见真的并无恶意,网友大可不必上纲上线批判,甚至搞人身攻击。 不过,作为穷人中的一员,还是觉得建议火车票涨价的经济学家似乎少修了一门课,那就是“穷人经济学”。对穷人来说,有硬座绝不会买卧铺,有绿皮车肯定不会买高铁票,不图舒适,不求档次,挤点没什么,快慢无所谓,便宜就好,省钱就是硬道理。现在专家竟然呼吁火车票涨价,不管其初衷怎样,听着都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冷漠。并且,在我看来,经济学的理论放在春运的大潮里未必管用,就算是火车票价格涨起来,也无助化解目前春运拥堵的场面,反而会给民生“添堵”。 一方面是习惯问题,每到年底,回家与亲人团聚都是所有国人的共同期盼,就连平时最省,最节俭的人,为了弄得一张返乡的车票,甚至都不惜从黄牛手里买高价票,可见,寄希望通过火车票涨价让一些人打消回家的想法太不现实,只会让那些本就为生活所累的人们更加雪上加霜。 至于专家所建议的给穷人货币补贴,以缓解火车票涨价后对低收入人群产生的影响,听上去很温馨,但实施起来太难:如何定义穷人?补贴的标准是多少?这部分资金由谁来出?说白了这就是一张画在纸上的大饼,好看却不能吃,还是留着专家自己享用吧。(作者系岛城时评人) 作者:作者系岛城时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