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铁道网通讯员笑德鸿)近日,当春运节后的客流高峰刚刚开始时,一场大范围雨雪天气就席卷了我国中东部、西北、华北、江淮西部、黄淮、江南中西部、华南东部以及四川盆地等地区,使得公路、铁路和民航等交通部门经受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为此,一些高速公路不得不临时封闭、部分民航延误甚至取消。而铁路虽保持畅通,但也造成部分旅客列车晚点,就连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出现了降速行驶,一些旅客不由得抱怨声声,斥之于媒体。于是,日前互联网上出现了高铁降速应该退补差价的争论。笔者认为,高铁降速是应对雨雪天气而采取的确保安全的措施,铁路部门不必为这项保障措施而“买单”。 高铁是铁路部门近年来推出的提升运输效能的拳头产品,因其高效、舒适而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高铁的“快”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对于近期出现的雨雪天气,我们看到所有的汽车行驶慢了,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也不得不暂时封闭、民航延迟起飞,而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确保旅客出行安全,这些大家都应该可以理解。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高铁为了确保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了降速的措施,却遭到部分旅客吐槽,认为乘客花高价买高铁票就是为了享受高速度,高铁不高速应该按照普速列车票价退差价,竟有7成网友建议退差价。作为消费者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高铁列车在暴风雪中运行,为何要“慢”?不“慢”行不行?其实,铁路部门作为运输的主体,面对强降雪天气,要将旅客平安的运送到目的地,安全是第一位的因素,减速慢行是必要的措施。试想雨雪天里不顾安全,一味求快的车辆,还有旅客愿意乘坐吗? 众所周知,铁路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因稳定的票价和相对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每到春运,作为最炙手可热的商品,围绕着火车票的议论声就不绝于耳,从一票难求到黄牛党,从无座票打折再到高铁降速就该补偿,可以看出,较之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人们对于铁路的期望和关注度更高。而面对几十亿人次的人类大“迁移”,铁路部门运输压力可想而知,一张车票对于旅客而言,承载着对出行的期盼。而对于铁路部门而言则是一份责任,安全的将旅客送到目的地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春运期间,有千千万万的铁路职工始终坚守岗位,一些客运职工在繁忙的火车站、列车上,身兼数职、忘我工作。繁忙的列车上,有多少乘务员、检车员、服务人员在不眠不休地奔波忙碌。千里铁道线上,有多少线路工、供电职工在风雪中挥汗如雨,整治线桥设备病害,巡线打冰,确保铁路线路安全畅通…… 在这个天公不作美的节后春运客流高峰,我们确实看到了大量旅客列车晚点、高铁降速的信息,面对暴风雪天气,铁路部门确实“慢”了下来,但我们应该明白“慢行”是在提升安全的标准,是铁路人严把安全关口,践行“三个出行”承诺的具体体现。故此,单方面讨论高铁降速就索要补偿的意义不大,对于旅客而言,安全出行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