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记者 潘惠) 中国春节又称为“阴历年”,而对于日期的称呼,市民们也自然习惯按照农历来替代平日使用的公历,如春节这天称“大年初一”,以此类推。日前,有一位市民就因将农历、公历日期搞混淆,购买火车票时出了乌龙,将本要买的“初七”票买成了“七号”票。 “您好,请给我出三张七号到西安的火车票。”大年初五上午,蒋女士来到江都火车站购票,可当出票时,看着车票日期,蒋女士傻眼了,她想买的是初七的票,可是出的却是2月7号的票,“初七”和“七号”可不是同一天,此时的蒋女士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将公历与农历说混淆了,还认为是售票员弄错了,不停与售票员“理论”,希望能重新出三张初七的票,将七号的票换掉。 “我是替儿子和他的朋友买的,一张票要400多块钱,三张可就是1200多块钱了,真的不能改了吗?”确实,如果蒋女士选择退票,每张票将会扣20%的手续费,那三张票会损失近300元,更重要的是,她得帮孩子们买到票,可是售票员查了一下,恰巧初七的票已经售完,而七号的票还有空余。面对要还是不要,蒋女士想了想,还是拿着票走了,“有总比没有好,至于孩子朋友那边好好解释一下,应该没太大问题,如果知道初七的票没有了,就另做打算了。”毕竟买错了票,蒋女士心里还是不怎么舒服。 记者了解到,这种把农历日期错当公历日期或把公历日期错当农历日期的情况,在市民购票时时有发生,有时候售票员会重复问:是不是几号的票?可是购票人自己却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将农历和公历混淆不清,一般车站售票机上设有公历和农历对照程序,无论是按公历还是农历时间购票,售票员都会按旅客所报的日期出票。因此,为准确购票,乘客如果记得清农历时间,就按农历时间购票,记得准公历时间,就按公历时间购票。 作者: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