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铁道网通讯员杨艳军)4月15日16时,随着青藏高原东北缘关角山深处鸣起两声炮响,由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和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共同鏖战6年零5个月的世界最长高原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山隧道双线正洞全线贯通。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正式运行后,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缩短为20分钟。缩短了该路段的运行时间,青藏铁路西格二线东起西宁西站,经湟源、德令哈等站,西至格尔木站,全长763.5公里,线路规划运输能力为客车20对、年货运量5000万吨。届时,有更多的火车驰骋在中西部地区,将促进西藏、青海两省铁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把广阔的西部地区连接在一起。新关角隧道的贯通,为西格二线全线开通创造了条件。西格二线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青藏铁路全线运输能力。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年代最新、地质构造最为活跃的高原。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新关角隧道位于地质板块挤压的结合部,具有高地应力、变形控制难度大、地下水极其发育等特点,共通过17个大、小断裂带,其中长达2355米的二郎洞断层素有“隧道地质博物馆”之称。隧道必须通过的地质断层和岭脊地段超过10公里,面临着围岩变形失稳、突泥涌水、施工通风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特别是岭脊地段涌水处理及板岩地段大变形控制为该隧道的最大难点,建设规模和难度为世界所罕见。 关角山横跨数百里,山势险峻,人烟稀少,常冬无夏,春秋相连,滴水成冰,年均气温-0.5度,极端最低气温-35.8度。最高月平均温差24.7度。气候条件恶劣,对施工队伍来说是艰巨的考验。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自2007年11月6日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克服高寒缺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等困难,科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确保了工程安全顺利推行。 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青藏铁路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设计时速160公里。有关铁路专家介绍,新关角隧道的贯通,使我国高海拔特长隧道设计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刷新了我国最长铁路隧道的记录。该条铁路将为今年开通运营的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和未来的拉萨至林芝铁路储备运力。与此同时,该隧道的贯通,为今年年底兰新铁路客专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乃至世界高海拔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笔者认为,在长达近7年的艰苦鏖战中,广大铁路建设者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践行“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奋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上,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篇章。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同时,创造了世界高海拔第一铁路长隧的建设奇迹。(杨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