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王大爷前些天从东北坐火车回南京老家过端午节,在狭窄的卧铺上躺了30多个小时,一下车就发现双腿都肿了,胸口闷、呼吸困难,家人立即呼叫救护车将王大爷送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紧急抢救。 该院呼吸内科杨远副主任医师介绍,老爷子刚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呼吸困难,病情十分危险,当时根据一系列症状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经抢救情况趋于稳定。“老爷子长时间躺着,身体不活动,血流变慢,特别是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差,容易在深静脉形成血栓。到站后人突然站立,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进入肺部血管时就形成了肺栓塞。”杨远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杨远副主任医师指出,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不在少数,高危人群有老人、孕产妇和长时间坐车的人。老年人血管硬化、平时活动少,有的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他们血液高凝容易出现血栓;孕妇本身血液较一般人黏稠,活动又少,怀孕后期肚子大了也容易压迫下肢,产妇坐月子期间长期卧床不活动也容易形成血栓;长时间坐火车、汽车、飞机的人如果一直坐在狭小的座位上,腿部血液流通不畅也有可能发生急性肺栓塞。此外,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服用避孕药的妇女、肿瘤患者等也要警惕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的症状通常有腿肿、胸闷,有的人还会咳血、晕厥,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杨远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类似症状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高危人群平时要适量运动,多喝水少饮酒。端午假期出门,专家建议长时间坐车的人要经常活动下身体,哪怕是动动脚趾也好,也可以选用抗血栓袜来改善下肢的血液流通。但是,腿部有皮炎、水肿等问题的人不宜使用,选用前最好咨询专科医生。 钱钰玲 华琳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