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进行了200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调图,大量列车路线新增或停运。在增开的旅客列车里,动车就占了超过八成,成为此次调图的主要内容。至此,铁路运行系统的新一轮更新与修整告一段落。 铁路大调运行图,最终的受益者到底是谁?类似的问题从公布铁路调图计划开始就随之产生,并引发了各方争议。有些人表示,速度缓慢但价格低廉的绿皮列车一旦减少,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的出行必会遭遇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的长足发展。也有部分人认为,动车、高铁的普及,势必会提高铁路运营的总体成本,增加旅客的出行负担。这些质疑看似存在一定道理,实则有失偏颇。道路交通的运营速度,直接体现了国家对人力物力的运输能力,亦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如果铁路运营仅考虑着个别群体的利益,仅一味地追逐低成本而忽视效率,那浪费的不仅是大多数旅客的时间,更浪费着整个铁路的大笔资源。铁路运营图的七一大规模调整,是实现铁路资源高效利用所迈出的一大步,其最终的受益者毋庸置疑,是全体社会成员。 此次调图根据旅客的普遍需要,增加了许多列车班次。其中包头市就新增了通往多省的直达列车,从北京南到厦门由30多小时缩短到13小时,北京西至郑州东等方向的多趟列车由“D”字头升级为“G”字头,提高了旅客出行的舒适度,旅客的出行选择也日益丰富。高铁的大规模运行,则从整体上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密度,使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旅客的出行时间会大幅缩短,社会的整体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高。而其中最大的亮点,则是在客运专线上将普通时段与高峰时段的铁路运营计划区分开来,真正做到了根据旅客量的情况机动调整列车时间和运营数量,在高效利用铁路资源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便捷了旅客的出行。今后,在小节假日、黄金周、春节、寒暑假等出行高峰期就会出现的“一票难求”现象,都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七一调图,是铁路交通运输网的一次重大改变。它的开启,寓意着中国铁路运输正朝着新时代的方向发展。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地域之间的距离逐日缩小,人们的出行频率亦在大幅度增长。铁路如何做到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最大限度满足百姓的出行需求,为广大旅客朋友提供最为实惠、便捷的出行服务,是他们不断面临的考验与挑战。(聂文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