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铁道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自2015年2月1日起实施。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是在系统总结中国时速250~350公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在全面修订2009年《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的基础上,正式发布的中国第一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将为中国高铁发展以及高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规范的成套建设标准支撑。 十余次更新完善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告诉早报记者,对于高速铁路,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标准,而标准就决定了建设和配套的成本,“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红昌则认为,设计规范的出台具有安全性、经济型、社会性。 “国家铁路局要对全国的铁路进行安全监管,包括运输市场秩序安全、建设安全、设备安全、运营安全等;没有制度规范,监管动作就是无根之木。同时,规范的出台也可以遏制地方政府对高铁技术水平要求过高、投资过大的冲动,使建设更加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表面上是安全监管,更深层的意义则是规范投资、审批、建设、设备、运营、配套等高铁建设的全过程。”李红昌告诉早报记者。 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京沪高速铁路前期研究工作开始,中国就着手研究制订并发布了相应的框架性技术标准。 1999年制订了《京沪高速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2002年制订了《京沪高速铁路站后设计暂行规定》,2003年合并形成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改完善。 2007年制订发布了《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09年整合形成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2014年8月,国家铁路局邀请了近80位专家和部门代表,对《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再次修改和完善,于2014年11月通过了国家铁路局技术委员会审议。 经过这十余次更新完善,形成了系统完整、经济适用、反映高速铁路发展方向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目前,《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英文版翻译工作已经启动。 推动高铁“走出去” 业内认为,中国出台高铁标准有利于高铁“走出去”。 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时经常扮演“推销员”的角色,最重要的产品就是高铁。 据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李克强今年五次出访,已经带回了至少近1400亿美元的大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铁路大单。 铁路方面最大金额的协议,是今年5月李克强访非期间,中土集团获得的尼日利亚131亿美元铁路大单,刷新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单体合同额最高纪录。另外,蒙内铁路、中俄高铁、中泰铁路的合作协议也是亮点。 今年8月,李克强在铁路总公司考察时说,“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明年,还有一些项目值得期待。除了正在具体商谈中的喀山高铁,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明年还会招标,中方并没有放弃。新马高铁明年也会招标,中方有意参与。另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未来铁路方面还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