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评论员 赵亚麟 1月16日,由福州开往重庆北的K1628次列车在往返途中,先后两次接到怀抱婴儿旅客和一次带着4岁孩子旅客的求助:他们的孩子突发高烧。列车长和乘警想要对方下车进行救治,但因春运买票困难,这三对家长坚持留在车上,带着发高烧的孩子继续前行。(《东南快报》1月20日报道) 常有句话说:轻伤不下火线。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敌我实力悬殊,作战兵员紧张,轻伤不下火线是常有的事。可是在和平年代,我们又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换成了“小病不下火车”,而原本就艰难的春运回家路,似乎又被添加了几许悲情与无奈的色彩。 是的,看过上面这则新闻,也许会有很多人质疑发烧孩子家长的选择,认为孩子的健康应该优先于回家过年,他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但是设身处地想一想,面对如今春运“一票难求”的大环境,这些孩子的家长一旦下了火车,可能就再也无法买到回家的车票,甚至错过大年三十与家人的团聚,另外还要再加上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车后如何找到医院、怎样住宿、孩子会不会更加折腾加重病情等等一系列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如果是我们,到底会选择让得了一点小病的孩子坚持到旅途结束,还是立即下车呢? 是的,无论怎样考虑,这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我们为何一定要让遇到困难的旅客做出选择呢?为什么铁路部门不能够加强服务,在列车上准备一些应急药物,甚至配备一名随车医生呢?那么,得了一些小病的旅客不就可以得到两全其美的选择了? 如今铁路部门已经开始企业化经营,更应该从服务的细节上跟进。春运期间,列车上座率很高,每列火车可以运送两千名甚至更多的旅客。如此庞大的旅客数量,难免会有旅客突发疾病,如果这时候列车上能够有足够的应急药物和急救医生,想必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我们知道,很多地方的铁路局原本就下设有铁路医院,在配备随车医生上有着先天的优势,若是考虑成本问题,也完全可以只在春运等旅客出行高峰时期配备随车医生,以摊薄成本。如此看来,要在列车上配备更齐全的急救药物以及随车医生也不是什么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而只是看铁路部门是不是有心去做。 在运力紧张,短时期内难以提升的大背景之下,如何通过服务来降低旅客春运途中的“痛苦指数”,让旅客能够不用再为“小病到底下不下车”而做出艰难的选择,这实在是铁路部门应该再多考虑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