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底开始,北京、上海等铁路局所辖的客车(除动车、高铁和城际外)车体颜色将重新刷上绿色,全新概念的“绿皮车”将回归大众视野。此次改造粉刷的绿皮车基本上都是空调硬座、硬卧和软卧车体,这些车体不但在乘坐舒适度上比之前的绿皮车有所改善,而且电力供应和速度上也比之前有较大改变。(据《南方都市报》) “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但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慢慢地被“红皮车”、“白皮车”所取代。即便如此,“绿皮车”留下的良好体验、美好故事仍始终被人们津津乐道。因此,“绿皮车”这一概念也拥有着特定的含义,而远远不是披上绿皮、刷上绿漆那么简单。 仔细探究,人们怀念“绿皮车”无外乎几个原因。一是“绿皮车”象征着物美价廉的出行方式。从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这段岁月中,尚不富裕的中国人借着绿皮车踏上了人生的旅途,哪怕再拥挤不堪,也始终坐得起、走得成。二是“绿皮车”代表着方便快捷的科技手段。“绿皮车”的速度当然跟如今的高铁没法比,但在当时,时速能达到100—120公里,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它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带给人们希望与力量。三是“绿皮车”承载着人际交往的脉脉温情。“绿皮车”上有优质的服务,工作人员会为乘客近距离服务,伸出热情的双手,倒上热腾腾的开水;“绿皮车”上也有充满欢声笑语的乘客互动,陌生人之间往往会由此展开一段段奇妙的缘分旅程……正因为这些,即便退隐江湖,江湖上仍流传着“绿皮车”的传说。尽管“绿皮车”早已更新换代,但“绿皮车”留下的美好传统仍不应该被丢弃。 因此,我们希望此次“绿皮车”重出江湖,不仅是铁路部门依托公众怀旧情结所做的巧妙营销,而应有实打实的服务升级、安全保障与价格让步。列车环境变好了,我们还期待价格优惠;运行速度提高了,但我们还希望可靠安全;车上产品丰富了,我们还需要服务优质。时代永远不会开倒车,希望新概念的“绿皮车”也一样,开启火车的全新时代。 (作者系湖北职员)来源作者系湖北职员) |